第405章互剜毒疮

    五月二十,夜里亥时。

    淮南来远水寨,上百名周国士卒从刚刚靠岸的三艘货船上卸下大量畅销‘淮货’,搬进货仓。

    随后,又将一捆捆轧压成长宽高各三尺的棉花,抬进货船船舱。

    去年淮南庄稼染病,补种了一季木绵,秋后棉花采收后,定向贩与淮北。

    事后结算,即便算上组织此事的官府、军官‘工费’,农人竟比往年风调雨顺年景种庄稼所得还要丰厚。

    一举稳定了灾后离乱民心。

    是以,今年农人耕种木绵的积极性一下便上来了。

    淮南水文、光照非常适合木绵生长。

    官员、军将又能从中获得好处,自然也乐于推广,开春后,木绵耕种面积已超二十万亩。

    且今年准备充分,条件适合的地区比去年播种早了一个月,是以五月下旬,头茬棉花已完成采摘。

    去年年底,刚刚升任巡河水军指挥使的原来远水寨营正张多福,见一包包棉花入舱,笑的见眉不见眼。

    这一包包棉花,便是一锭锭白花花的银子啊!

    比起以前担惊受怕的挣些淮北‘过路费’,如今这钱挣的可要舒服上太多了!

    装货的淮北货船船头,两名文书模样的商行账房正带着几名伙计,在检验新棉质量、干湿,再行过称,记录下数字。

    随船来的漕帮力工暂时无事可做,百无聊赖的聚在岸边吹牛打屁。

    张多福见状,笑容可掬的迎了上去,热情道:“诸位漕帮兄弟,装货还需一个多时辰,营内小酒馆刚卤好一锅马肉,大伙不去尝尝?对了,花船上刚从泸州来了一帮姐儿,个个细皮嫩肉,鲜的很”